首页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您所在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时政要闻 > 正文

思明首推社区治理"三大模式" 五大"秘技"全解读

作者: 来源:厦门网 日期:2014-12-29 06:00 人气:1  评论

  【编者按】

  思明区今日正式发布社区发展指南,从治理主体、治理任务、治理重点等方面梳理了城市新社区、城市老社区及村改居社区三种治理模式,为社区深化共同缔造行动、创新社区治理提供行动指引。

  【三大治理模式】

  【模式1】

  “自治共管”的

  城市老社区治理模式

  思明区的老社区,大多位于老城区,主要由无物业老旧小区构成(全区约有660个无物业老旧小区),存在“无人管、无钱管、无监管”,安全、卫生等得不到保障,公共活动空间不足,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需求大,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渐渐流失的问题。

  思明区总结试点经验,探索了“自治共管”的城市老社区治理模式。即通过发动居民组建自治管理小组,发动居民参与共谋、共建、共管,推动老旧小区实现“公共环境自主改造、公共秩序自我管理”的治理新生态。同时,由社区牵头,推动驻区单位共享资源,进一步拓展活动空间平台;引领居民构筑“在地志愿者”互助服务机制,营造温馨和谐的邻里氛围;探索引入专业社会组织,提供自治管理指导以及专业社工服务等。通过多措并举的“自治共管”形式,使老社区实现“事务有人管、安全有保障、休闲有去处、邻里有关爱”,重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。

小学苑自治管理小组成立后,建立规范停车制度,小区井然有序。

  【模式2】

  “互动互助”的

  城市新社区治理模式

  思明区的新社区大多位于新城区,主要由有物业小区构成(全区约有1000多个物业小区),业主多为“新厦门人”,居民之间关系较冷淡,属于“生人社区”;部分小区业委会与物业公司、居委会关系错综复杂,甚至存在纠纷矛盾。

  思明区以问题为导向,探索了“互动互助”的城市新社区治理模式。即通过优化提升公共活动空间,完善公共服务平台,吸引更多的居民走出家门,融入社区;注重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,依托多种多样的活动平台、社区组织等,为居民创造发挥特长、共享互助的机会,营造新社区居民互动互助的社交模式,以此打造社区的共同精神,变“生人社区”为“熟人社区”。同时,通过建立社区、物业公司、业委会三者权责清单,理清权责关系及边界,创新“业主代表及业主代表大会”制度,推动小区民主自治的高效执行,有力激活城市社区治理“微单元”。

莲前街道前埔北社区开设亲子早教课。

  【模式3】

  “有机更新、多元共治”

  的村改居社区治理模式

  思明区有8个村改居社区,都是典型的“城中村”社区,大多缺乏整体规划,道路、供电、供水、排污等基础设施落后;居民构成多元化,社区融合度有待提升;居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重视不足,同质化发展问题突出,可持续发展意识需培育。

  思明区以推动村改居社区实现“五位一体”转型发展为目标,探索了“城市有机更新、产业特色发展、管理制度规范、社会多元共治、历史文化传承”的村改居社区治理模式。通过科学制定社区综合发展规划,加大基础公共设施投入,引导居民合理地“微改造”,推进村容村貌的整治提升;引导社区发掘自身特色优势,发展特色经济产业;探索政府健全管理机制与完善村规民约相结合的机制,发挥职能部门、农村传统社区组织、新型社区组织作用,共同推进社区管理有序稳定;创新“工作坊”模式,导入专业社会组织以及高校专家团队力量,推动村民意识转变提升,历史文化传承发展,引领社区可持续发展,实现“生态美、百姓富、机制活、产业优”。

本文标签:
网友评论